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全面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上海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好中心组学习。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完成出席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进历史自信,赓续红色血脉,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研究制定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方案。完善“大宣传”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策划,做强内外宣传。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推进上应特色文化价值体系建设,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打造更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明校园创建品质。加强理论研究,形成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研究成果。(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
(三)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十二项举措,加快构建“五育并举”“十大育人”体系,整合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依托“明德讲坛”“教师沙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主体责任、师德考核、教师培训、典型奖惩、思想调研五大工作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课题研究,培育理论成果,全面提高教师育德能力。(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
(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夯实二级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项目,培育党建工作的标杆和典型。整合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创新培训培养机制,提高党校工作水平。严格把关,提升党员发展质效。(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党校)
(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储备优秀青年干部。结合第七轮中层干部换届后届中调整,做好干部选用。加强多途径培养,组织中层干部培训班,做好第八期青干班结业工作,制定干部挂职管理办法,加强优秀青年干部校外培训力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优化考核激励制度,修订学校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干部成长档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落实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2022年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党校、人事处、审计处)
(六)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制定学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三张清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精准科学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政治机关作用,深化政治监督。抓实巡察整改,继续统筹推进二级单位党组织政治巡察和专项督察。不断深化学校巡察工作机制建设和巡察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入纠“四风”树新风,营造清正廉洁的校园风气。继续深化纪检监察“三转工作”。抓好“3+3”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党委组织部)
(七)加强统战、离退休和群团工作。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加强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党外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拓展与区域内外党外人士的交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加强统战理论研究,深化调查,提升建言资政水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学校关工委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增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主渠道作用,认真筹备学校六届一次“双代会”。加强政治引领,创新推动共青团工作。(责任部门:党委组织部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校工会、校团委)
(八)加强平安学校建设工作。慎终如始、平战结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宣传教育和安全管控,推进校园安全管理精细化、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师生安全教育常态化。持续加强校园安全监管,重点做好实验室、宿舍、食堂等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依法整治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徐汇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安全保卫处、国际交流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保障与服务中心、信息化技术中心)
二、坚持育人为先,加快完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九)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依托三大特色学科群建设若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完善“荣誉课程——示范课程——重点课程”三级领航课程体系,重点加强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市级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将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相结合,贯穿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持续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责任部门: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
(十)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跳出自我内循环的封闭体系,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基本实现专业方向回归专业。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对标一流专业指标内涵推进专业建设,深入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和文科专业认证,努力保持国家一流专业数和专业认证通过数在市属同类高校中的领先地位。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聚焦核心能力,深化“爱科技”“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鼓励跨专业选修和微专业在线学习。持续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扩大“引企入教”试点范围,以融入工程教育案例、更新实验教学项目为重点,建设一批校企合作课程、实验和教材。持续打造一批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统筹校内外资源,以重大竞赛、重大项目牵引切实提升“三创”教育实效。推动课程教材建设增量提质。抓好课程教材建设“新基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培育建设“校——市——国家”三级、六类“金课”。依托虚拟仿真教学创新中心、智慧教室和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等加快教学技术与手段迭代升级,组织建设一批新形态教材。跟进教学成果奖评选申报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力争在评选中取得佳绩。推进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强政策研判,依托特色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推动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强化“协同”思维,用好新城毕业生落户等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强化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促进全面就业。(责任部门:教务处、工程创新学院、校团委、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
(十一)全力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化“双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以“双协同”为路径,培养卓越应用创新型人才。强化跨学科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机制,推动“产业导师计划”,选聘一批高水平行业企业导师,建设一批校级示范性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与政府、高校及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联盟,结成实践育人发展共同体,通过“双协同”打造产教融合2.0版。优化面向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价值引领、能力导向、产教融合”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推动研究生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支撑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责任部门: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三、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打造高水平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创新生态系统
(十二)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加强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二期建设。紧紧围绕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四个一”的相关管理和评价要求,以化学工程与技术高水平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化学工程与技术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开放提质增效、制度建设与条件保障等建设,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真正建出特色、建出水平。认真做好分类评价工作。贯彻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推动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高效完成分类评价数据填报、特色凝炼及自评报告工作,保持学校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第一梯队中的领先地位,大力推进上海高等教育评价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和办学经验凝练。做好依法治校工作。启动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管理。(责任部门: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十三)全方位推进高水平应用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博士单位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按照相关建设要求,聚焦香料化学与香精产品工程、药物化工、能源与环境化工、功能材料化工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持续建设高层次学科平台、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承接高质量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尽快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加快培优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应用型学科新赛道布局。持续加强围绕以“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为引领,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为协同的三大特色学科群建设。对标博士点审核申请条件,全面推进材料与化工、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培育,进一步拉长长板、补齐短板、筑牢底板,增强下一轮学位点申报竞争力。对标学位点专项合格评估,推进机械、工程管理、交通运输、土木水利和社会工作等硕士学位点培优专项建设,围绕学位点自身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做实做强学科实力。对接上海“3+6”重点产业和“五大新城”建设等重点和关键急需领域发展需要,持续推动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前瞻布局新的学科增长点,努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学科创新和产业供给体系,在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中锻造竞争新优势,整体提升学科发展水平。(责任部门: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十四)持续探索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技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强化有组织科研,紧紧把握重点领域技术发展脉搏,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聚焦“十四五”上海科技“3+8+X”整体战略布局,力争在相关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相关高水平科技成果为依托,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奖。探索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多途径推动高水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做实、做深、做强大学科技园、东方美谷研究院、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高校智库等平台,进一步提高产学研成效,提升服务政府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筹备举办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等活动。完善产学研管理体系。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推动一体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技术转移工作提质增效。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持续规范科研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持续强化与军工项目管理部门、军工企业等的对接。认真开展军工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培训和认证前期准备,做好迎接军工保密资格复审,以审促改,进一步规范军工保密管理。(责任部门: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上海应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智库建设办公室)
(十五)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揽才蓄贤人才高地。充分用好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和上海市人才揽蓄工程,举办2022年(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深入实施“5121”人才计划,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生态。进一步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围绕高水平地方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核心任务,充分发挥团队在“聚焦重点领域,汇聚一流人才,对接科技前沿,打造一流学科”中的引领作用,培养一批活跃在学术技术前沿、满足重大战略需求、引领行业和产业进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责任部门: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
(十六)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为学生立成才项目,赋能全球胜任力。与若干所海外高水平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鼓励二级学院与海外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为老师筑发展平台,赋能全球竞争力。深入开展“海外专家引智项目”,柔性引进若干国际知名高校机构学者。围绕学校优势学科,推动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学校强事业根基,赋能国际影响力。通过与相关单位共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构建紧密的国际组织和民间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网络。为国家促友好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依托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和项目,探索建设“一带一路”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入推动中老铁路人才项目可持续、多元化发展。(责任部门:国际交流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完善开放包容、制度激励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十七)持续深化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新一轮聘期聘任工作。科学合理设置各级各类岗位,进一步明确岗位聘用条件、岗位职责和任务及考核标准,将考核与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绩效分配紧密结合。做好新一轮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推进工作。完善各类绩效分配体系。持续优化完善以岗位和业绩相结合的绩效拨款模型,构建科学合理的二级单位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形成“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氛围。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形势和政策研判,逐步形成责权更加清晰、分类更加科学、制度更加规范的凸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特征的人事管理制度。(责任部门:人事处)
(十八)健全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科学合理安排经费。做好开源节流,优化支出结构,精准有效安排和使用经费。继续做大非学历教育、科研等的体量。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作用,多渠道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持续完善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审计质量。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年度各项审计任务,提升审计监督效能。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启动校属房屋资产公开招租及出租申报、校内房屋资产出租系统二级管理、定额用房记账试运行、各类资产的盘点报废,以及各类设备、服务的采购招标等工作。启动历史档案数字化管理,增强档案远程服务能力。围绕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责任部门:财务处、校长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审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档案馆、图书馆)
(十九)认真做好学校基建工程施工管理。高效完成各类工程管理。全校协同推进,密切配合,高质量按时完成奉贤校区学生公寓1-7号楼维修工程、徐汇校区8号楼、32号楼优秀历史建筑装修(修缮)工程、徐汇校区室外总体维修工程。加快推进奉贤校区四期工程建设审评工作。(责任部门:基建处)
(二十)着力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快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校园体系。以“一表通”为抓手,以信息技术健全校园基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架构。推进“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办事流程,围绕“数据共享”,努力打通数据网络,优化流程再造,全面提升整体服务、创新服务、协同服务等一体化运行能力,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从“可用”向“好用”转变,从“可办”向“易办”转变。(责任部门:信息化技术中心)